本报讯(记者 窦云峰) 自本报10月13日刊登了《国外中小学来华抢生源》一文之后,许多读者打电话给本报,或畅谈自己对此事看法,或询问10月24日(星期日)在凯宾斯基饭店会议厅举行的’99欧洲教育洽谈展示会一事。为此,记者拨通了承办此次活动的北京格林朗达公司的咨询电话(010)63468004。
此次活动负责人称,该展示会是由欧洲国际教育咨询中心主办的,并分别在北京、南京、上海举办。届时,来自德国、瑞士、英国的15所著名国际寄宿学校的校长,将直接面向中国的中、小学生及家长,并通过电脑及电教资料展示学校的教学、生活和文体活动设施,提供留学信息和各种资料,解答具体问题。据悉,此次展示会主要针对9—18岁的中小学生。小小少年就要异国求学,家长众说不一,心态各异。一位在一家外资公司担任部门经理的女士谈到孩子自费出国留学时感慨地说,“孩子出国留学,是花去了我多年的积蓄,但这是一项投资,而且是一项长远投资。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即使失败了,我们做父母的也不后悔,因为我们努力过了,我们没有愧对孩子!”家住海淀的一位姓唐的男士打电话对记者说:“我失去了出国留学的机会,但我要尽力支持孩子到国外发展,让孩子一生幸福!”。